江西 陳順遠
近二十年來,樹石盆景在我國藝術發展良好的氛圍中,在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中,在時代創新意識的澆注下,得到蓬勃發展,成為我國傳統的兩大盆景類別之后的第三大盆景類別,這不僅得到廣大盆景藝術界的認同,而且越來越受到中國和世界人民的喜愛。
如果說過去我們只是偶爾看到少數配石、綴石盆景,那么現在各種式樣的樹石組合盆景就隨處可見了,并已真正步入藝術殿堂。大師趙慶泉先生就是創作樹石水旱式盆景而聞名遐邇的,他的《八駿圖》等多幅名作,以清新自然的畫面和充滿田園詩情的意韻,曾令多少人為之傾倒,展示出高超的制作技巧和精深的樹石理念,為弘揚中華盆景藝術作出了杰出的貢獻。賀淦蓀大師,早在1995年就提出“盆景在深化單體造型的基礎上,沿著樹石、叢林、組合多變的方向發展”之觀點,這為發展我國的樹石盆景揭開了新的一頁,為盆景藝術的創新譜寫出新篇章。賀老多篇有關樹石盆景的論著及親手創作的《風在吼》、《海風吹拂五千年》等名作,為樹石盆景的發展在理論上奠定了新的基礎,在實作上展示出新的形式與內容。這無疑對華中地區乃至全國景藝術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。
更大的發展機遇,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競爭。樹石盆景如何在已獲得良好發展的基礎上,繼續做好創新這篇文章,是盆景愛好者共同關注的問題。愚認為要讓其在新時代更加亮麗多彩,就必須“求精”、“求新”的方向發展,必須繼續打破一切陳規陋習和地域流派的束縛,以傳統優秀文化為土壤,讓其百花齊放。特別要適應時代的發展,不單是面向國人,也要面向世界,要穩健的步入民族化、科學化、大眾化的發展道路。
具體說來,在審美取向上要更貼近自然、更顯“野氣”。在表現形式上要更加豐富多彩,不拘一格,各顯特色和個性。在制作技巧上力求精湛,并融入高新科學技術,做到樹石的巧妙組合,不顯匠氣。在內蘊上要更具詩情畫意和人文氣息。在求新上要緊跟時代精神,從立意、構圖、選材、制作、人文景物等諸多方面有新的突破,并不斷地解決在養護、經營等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。在這里我建議諸位同仁閱讀有關張夷先生的硯式盆景的多篇報道。其中潘仲連大師和韋金笙先生曾為其寫過賞析文章,均給予很高的評價。張夷的硯石盆景,實際上是樹石盆景中的一種新形式。我雖未見過他的實作,但拜讀他的作品照圖后,感悟到雖然并不十分完美,但他以較高的文化藝術分養,以我國精深的詩畫為底蘊,在一個新的藝術層面上,展示和營造出一種高雅脫俗、極富自然“野氣”和人文氣息的獨特風味。正如作者所說:“我把我對自然的理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,立意、點題、韻味,就在其中。”因此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。 此外,樹石盆景雖具有多種美感,愚認為最基本的,最激蕩人心的莫過于“自然”、“清新”、“和諧”這三個亮點了,這也是我們賞評和描繪樹石作品最常用的三個詞。不管你創作什么形式的景觀,不管你采取什么樣的立意和構圖,不管你賦予作品以怎樣的內涵和意境,都必須首先在這三個方面上去打造,去下功夫。這三者密不可分,缺一不可。沒有自然美,就不會有清新的感覺,沒有清新的感覺,自然美就不復存在。
具體說來,在審美取向上要更貼近自然、更顯“野氣”。在表現形式上要更加豐富多彩,不拘一格,各顯特色和個性。在制作技巧上力求精湛,并融入高新科學技術,做到樹石的巧妙組合,不顯匠氣。在內蘊上要更具詩情畫意和人文氣息。在求新上要緊跟時代精神,從立意、構圖、選材、制作、人文景物等諸多方面有新的突破,并不斷地解決在養護、經營等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。在這里我建議諸位同仁閱讀有關張夷先生的硯式盆景的多篇報道。其中潘仲連大師和韋金笙先生曾為其寫過賞析文章,均給予很高的評價。張夷的硯石盆景,實際上是樹石盆景中的一種新形式。我雖未見過他的實作,但拜讀他的作品照圖后,感悟到雖然并不十分完美,但他以較高的文化藝術分養,以我國精深的詩畫為底蘊,在一個新的藝術層面上,展示和營造出一種高雅脫俗、極富自然“野氣”和人文氣息的獨特風味。正如作者所說:“我把我對自然的理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,立意、點題、韻味,就在其中。”因此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。 此外,樹石盆景雖具有多種美感,愚認為最基本的,最激蕩人心的莫過于“自然”、“清新”、“和諧”這三個亮點了,這也是我們賞評和描繪樹石作品最常用的三個詞。不管你創作什么形式的景觀,不管你采取什么樣的立意和構圖,不管你賦予作品以怎樣的內涵和意境,都必須首先在這三個方面上去打造,去下功夫。這三者密不可分,缺一不可。沒有自然美,就不會有清新的感覺,沒有清新的感覺,自然美就不復存在。